当前位置: 首页专题专栏最美工匠
2019年银城“最美工匠”甘水洋
发表日期: 2019-10-17 05:10 阅读次 【字体大小:
    每天坚持品尝三四十种样品味道 他不只酿好酒 还酿“心灵鸡汤”

    他是个浪漫有趣的人," 不变是暂时,变是永远 " 是他用来激励同事的心灵鸡汤;他是个一丝不苟的人," 敬业、专业,追求完美和极致 " 是他对酿酒工作的严谨态度。说起甘水洋,同事们纷纷夸赞:" 啤酒是有灵魂的,而他是我们的灵魂人物。"

  自 2015 年入职青岛啤酒(厦门)有限公司以来,甘水洋已为公司的创新和改造作了突出贡献:完成 3.6 万罐 / 小时易拉罐线建设、实现清酒溶解氧大幅降低、完成碳钢发酵罐 T541 涂层技术改造 ……

     

  日夜赶工

  完成易拉罐线建设

  由于两条旧生产线生产效率较低,消耗较大,生产线的淘汰及全面更新迫在眉睫,2016 年 2 月,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甘水洋带领着团队,日夜赶工建设。" 工程量特别大,我们既要赶进度,又要保证应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能完美调试。" 为赶进度,甘水洋日夜跟进工程。碰见设备安装调试关键时期,不同机器同时调试,他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,四处奔走与技术人员和厂家提供方沟通协调。

  当工程进行到中后期时,甘水洋没时间休息,就在现场休息区和衣而卧,将施工现场变成移动办公室,每天拿着图纸反复与施工单位沟通和磋商。历经 50 多个日夜,项目于 2016 年 5 月底完工,而通过甘水洋的合理布局,3.6 万罐 / 小时易拉罐线于 2016 年 7 月投入使用,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消耗,还优化了啤酒的品质。

  每天坚持品尝

  三四十种样品味道

  酒香不怕巷子深,好酒需经过精细的加工和严格的把控。对甘水洋而言,当消费者喝了自己制的酒而感到享受时,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。

  从麦芽粉碎成麦汁,再充氧加入酵母发酵 20 多天,之后的洗瓶、装瓶封盖等工序,都需要甘水洋到一线观察数据实时管控,保证啤酒的口味纯净,浓度适中。" 售出去的酒,我得自己先尝一遍,先过了自己这一关,才能过消费者那一关。" 作为检验酒品的一把手,甘水洋讲究 " 观、闻、品 " 三步骤,以各个感官去 " 品尝 " 酒的味道。

  不仅是酒的成品,包括半成品和原辅料都要经过甘水洋犀利的感官考验。他每天都要亲自品尝三四十种半成品和原辅料(包括水、大米甚至是瓶盖)的味道,确保味道不影响到啤酒的口感。发现有丝毫的口味偏差,他立马排查原因,并在制酒工艺上进行细致整改,对啤酒品质把控做到零偏差。经过甘水洋严格把控,公司售出的啤酒颇受消费者青睐。

  每月随手笔记

  占满整个书柜

  除了总酿酒师,甘水洋还有另一重身份———福建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。从 2012 年至今,他每月都要腾出 1 天时间,给福建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授课,传授制酒理论及其在工厂的实际应用。

  " 我的人生乐趣是读书和酿酒。" 甘水洋肚子里装的不只是酒水,还有满满的墨水,他撰写的论文曾多次获奖,还获得许多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他常以孔子的 " 吾日三省吾身 " 为准则,每天早早到办公室,先思考自己今天要干什么,然后在笔记本上做总结。

  甘水洋告诉记者,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,他就养成记笔记的习惯,不仅记工作关键和总结,还有平时感想和 " 心灵鸡汤 ",每月能记满一本。如今,笔记已占满了他家中书柜,他一有空也会重新翻阅。" 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,早晚被淘汰。" 这是留给甘水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。甘水洋每日到一线与员工交流时,也常以 " 心灵鸡汤 " 激励他们。( 海西晨报 · ZAKER 厦门 见习记者 林燕萍 通讯员 张云青)

附件下载
分享到: